品牌营销专业搜索
相 关 文 章
- -2013电视广告创意排行榜:家用
- -从消费者心理角度看网络广告发展
- -2013电视广告创意排行榜:纸尿
- -苹果、三星广告,谁能打动中国消费
- -品牌传播与视频广告监测
- -后广告时代的活动营销策略
- -九大药品广告营销成功案例解析
- -谈幽默营销—请拉登和奥巴马为我们
- -广告反感时代的品牌传播
- -广告营销之趋势浅析 —— 大营销
- -产品营销策划方案之广告语
- -工业品品牌广告与大众消费品品牌广
- -某县级酒业,你犯得着在省电视台做
- -田新利谈营销之:企业与公益广告的
- -不打广告创品牌18:小娱乐大传播
- -不打广告创品牌17:创意助推生意
- -不打广告创品牌16:产品力第一
- -不打广告创品牌15:决心是源动力
- -不打广告创品牌14:赢在商业模式
- -不打广告创品牌13:终端制胜
最 新 文 章
- [品牌诊断]-麦斯威尔,最走心的浪漫撤
- [品牌诊断]-“天鹅可飞,孔雀难鸣”—
- [品牌战略]-也谈品牌战略架构
- [营销策划]-湖北“秘源玛卡酒项目”操
- [品牌战略]-品牌定位,你是要做自己?
- [品牌诊断]-浅析奇瑞路虎品牌架构设计
- [营销诊所]-我在营销上犯过的四大错误
- [营销策划]-华丽转身的“新希望”:互
- [营销策划]-营销策划中的策略定义
- [品牌攻略]-15年关于新品牌的六场“
- [市场纵横]-消费认知的“破与立”
- [营销策划]-营销中不同角度观察消费者
- [品牌攻略]-工业品企业为什么需要品牌
- [品牌攻略]-大品牌时代的10个“不要
- [营销策划]-别把营销策划玩成益智游戏
- [营销策划]-中国传统企业在大互联时代
- [品牌攻略]-让消费者参演你的品牌故事
- [营销策划]-当下营销乱象
- [营销策划]-工业品营销,你喊错人了!
- [品牌攻略]-做品牌千万别做小三
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品牌营销栏目--->市场纵横-->详细内容
广告费如何投向才更具合理性?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1-11-7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创意的自由来自严谨规划的策略思考,我们尊重创意,不只是创意作品及创意人员。(宋秩铭、庄淑芬,2000)好创意正犹如小火花,只要能合理地表现和传播出去,绩效就会呈“乘数”般倍增,点燃的星星之火一发便形成了燎原之势;相反,好的广告创意如果投放不合理,不但投放的广告成本提高了,创意的边际效用也会降低,甚至会出现事半功倍、功败垂成的局面。
为了明晰广告费投向的脉络,笔者针对电视广告费投放环节的一些基本因素进行了分析,通过可搜集到的常见数据,来定量探讨电视广告费投向的比较优势和分析方法,希望能提供一个研究的思路,有助于广告人更深入、更细致、更理性地体味、深思广告费投向活
一、电视广告费投向的因素分析
在确定电视广告费投向的过程中,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如投放资金、预期收视率、广告位价格、投放渠道、受众心理、目标市场、预期传播效果等等,所有这些因素综合构建了广告费投向的多因素分析模型,但由于不少因素(如投放资金、投放渠道、受众心理、预期传播效果等)多具不缺定性,很难做综合性的定量分析,所以,笔者仅采用了两因素(预期收视率、广告位供给价格)分析法,通过基本分析来评估电视广告费投向的比较优势,并以此比较优势为广告费投放的参照标准,再辅以其他定性分析,就很容易摆脱广告费投放活动中的“瓶颈”问题。
在以下分析中,笔者把预期收视率(Expectant Rate)看作“效益”,把电视广告位的供给价格(Supply Price)看作“成本”,则有: i=Er/Sp i——电视广告费投向的效益成本比 Er——预期收视率(Expectant Rate) Sp——电视广告位的供给价格(Supply Price)
要使公式成立,首先,要保证短期收视率具相对稳定性;其次,电视广告位的供给价格要具刚性。正因大量广告公司介入到广告时段的媒体代理中来,造成了广告位的供给价格透明度越来越大,价格弹性(Ep)越来越小,这是符合供给价格要刚性的事实。至于预期收视率的相关问题,将在后面谈及。
二、电视广告费投向的比较优势评估
在从事经济学的经验研究时,关于数据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。一般地说,它是研究的“实践”方面,特殊地说,它是经济模型的实践方面。一些研究活动由于得不到或不能使用适合的数据而不可能进行。在以下场合的数据都是必须的,根据经验检验概念和理论,估计各种关系中的参数,确定各种关系和关系体系的可应用性。为了得出正确的研究成果,我们必须知道如何以及从哪里:1、找到已经存在的数据;2、生成还没有的数据。(唐·埃思里奇,1998) 按照这个思路,在实践研究中,就有必要客观地、辩证地分析和处理数据,同样,要解决广告费投向的问题,就要确定处于哪一个广告位的比较优势为最大。为了提供一个分析思路,笔者引用了央视-索福瑞媒界研究有限公司的《中央电视台收视调查报告》部分收视率数据和中央电视台广告部《2000广告价目表》的晚间广告位的供给价格,并把它们作为数据分析的蓝本。 表1:2000年样本地区中央台一套节目(晚间)收视率(%)
资料来源:央视-索福瑞媒界研究有限公司的《中央电视台收视调查报告》(2000.11.16-12.15)中的“样本地区中央台一套节目(晚间)收视率”。
注:(1)19:35(A特段)的收视率未列入表,因A特段处于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晚间广告位置的招标段,中央电视台广告部没有列出明确的广告价格。
(2)平均值是由竖栏加总平均求得。 表二: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晚间广告位置供给价格 单位:万元 资料来源:中央电视台广告部《2000广告价目表》(2000年5月1日起执行)
在短期内,姑且把平均收视率看作预期收视率(Er),假定表2的广告供给价格(Sp)刚性,弹性较小,则电视广告费投向的效益成本比(i)可以求得,即i=Er/Sp。结果见表3。
表3:电视广告费投向的效益成本比(i) 注:18:05广告时段5秒广告长度的i值2.99×10-6是表1的18:05时段平均收视率2.09与表2中的18:05广告时段5秒广告长度的供给价格0.7万元的比值。
把表3结果按竖拦排序,可以发现:广告费投向最优化的序号为1,最不经济投向的序号为7或9或10,如表4所示。
表4:广告费投向的比较优势排序
从表4观察可知,如果i=Er/Sp的推算成立,则广告费投向在18:05和19:51时段的广告位时,边际效用最大,比较优势最强,这种投向具有理性和经济性,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。
三、电视广告费投向的可行性分析方法
在评估广告费投向的比较优势时,笔者不能找到一个最佳的研究方法,但会在可能的研究方法中筛选出一种较好的方法,并且不断完善之,比起单因素分析法,远要准确得多,这是不容置疑的。
下面就针对三种不同的分析方法,定量比较方法的优劣,看一看是否方法不同、结果一致?这也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广告投放活动中,引起足够的思考和注意。
表5:广告费投向的分析方法比较
资料来源:方法1的数据取自表3;方法2的数据取自表1的平均值;方法3的数据是由表2数据的倒数求得。
虑及比较的便利,姑且把方法3的数据(Sp)表示为倒数(1/Sp),这样,在一条折线上,就很直观地发现:数值越大,比较优势就越大;其次,由于分析方法不同,结果相去千里。所以,在分析广告费投向时,使用单因素分析法缺乏科学性,换句话说,这种方法基本上不可行。现把表5的数据反映在折线图1上,更可说明方法选择的重要性。
四、定量的误差与误区
(一)误差分析
影响广告费投向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,一个是预期收视率(Er),另一个是广告位的供给价格(Sp)。由于广告商之间的竞争导致广告价格的透明度增加,这个事实与假定的供给价格弹性较小相符,因此,在分析中忽略了对Sp的误差考虑。至于收视率,笔者是采用了短期(1个月)内的平均收视率来替代预期收视率(Er),而非长期(半年以上)的平均收视率,这既能反映出瞬间的、时点上的变化,又能再现短期内的稳定性。只要即期收视率较为稳定、振幅不大,就可认定:即期收视率偏离平均收视率不远,使用短期内的平均收视率来替代预期收视率(Er)是合理的,误差也是可以忽略的。下面就选取了“焦点访谈”收视率的数据为作一简单的误差分析:
表6:“焦点访谈”收视率的稳定性分析
资料来源:表中“焦点访谈”收视率第一竖栏数据是引用央视-索福瑞媒界研究有限公司的《中央电视台收视调查报告》(2000.11.16-12.15)部分收视率数据;其他数据是通过第一竖栏数据计算生成的。
数据分析表明了:平均收视率与即期收视率差值的绝对值为0.46%,平均误差为2.09%。从总体上看,短期内收视率较为稳定,而非成离散分布,本文的比较优势分析方法是可行的。
(二)定量分析的误区
本文仅强调了方法研究的重要性,而并没有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深究,目的是为传达一种思路,希望能引起读者客观地、辩证地思考问题,而非盲目地、狭隘地投入广告费。对于模型i=Er/Sp,只涉猎到了预期收视率(Er)和电视广告位的供给价格(Sp)两个因素,虽然简单方便,但仍然忽视了许多其他重要因素,如投放资金(K)、目标市场(M)、受众心理(P)、细分渠道(C),所以这些因素综合构成了广告费投向效果(I),即I=f(i、K、M、P、C)。
必须承认,只要具备一定条件,任何因素都可能成为广告费投向效果的“瓶颈”,矛盾的次要方面很可能就转化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,因此,在“解剖麻雀”时,不但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内核,也要系统、全面地考察问题的每个构件。
如果单纯只注重量化分析,就常常会以风险最小化原则来策定战略,这种战略思路就会排除“突出”,而选择“安全”的方向,也会丧失捕捉未来的瞬间,陷入到“平均点的悖论”之中,这是弊端之一;此外,过分拘泥于定量分析,还会发生一个误差的问题,如果不能在充分理解“偏差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,就很容易产生背离生活者常识的结论,这是弊端之二。(小林保彦、野口嘉一,2000)
总之,在分析广告费投向时,应尽可能建立起一个思路,这就是:以实证分析为基础,辅以规范指导,这样才能避免广告资源的不必要浪费,达成广告创意传播理想境界之能事。